来源:中国之光网
今年以来,照明行业外贸市场持续承压,特别是二季度,受美国关税政策频繁扰动,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加。本文对2025年1-6月照明行业出口情况进行简要介绍,更详细的分析将刊登在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会刊2025年《中国照明》。
关键词一 规模
出口规模缩减,发展节奏回调,仍保持一定韧性。
2025年上半年,照明行业出口表现整体偏弱。海关数据显示,1-6月照明产品累计出口总额约为258亿美元,同比下降约6%。照明产品今年前6月累计出口额增速为负,在机电类12项重点出口产品中,仅略好于手机产品。今年上半年无论是整体出口规模还是同比增速,均创下近五年新低。
分月来看,前6照明产品出口整体呈现不规则的“W”形走势:除3月和6月略有回升,其余月份均在下行区间。尤其是6月当月,出口额约10亿美元,同比下降10%,但环比提升42%,终止了自4月以来连续两个月下滑的态势。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与中美关税谈判释放出暂缓信号有关,美国进口商提前备货,带动了短期出货量上升。
当前行业外贸走势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产品技术革新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变化引起的全球照明市场的周期性调整,另一方面是欧美市场政策波动、国际运价变化以及客户库存周期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短期影响。排除过去五年间受疫情影响引起的出口市场异常扰动,当前出口的总体规模比2019年同期高出约23%。从整体趋势看,当前照明行业的出口规模并非“断崖式”下滑,更接近于发展周期的理性回调,是在经历一轮高基数后的阶段性调整。就目前来看,行业整体外贸韧性仍在。
关键词二 产品
产品出口结构向优向新态势明显。
灯具产品:装饰照明与光伏户外产品逆势走高
2025年上半年,我国灯具类产品出口总额约194亿美元,同比下降6%,灯具类产品出口占总出口份额的75%,对整体出口形式的相对稳定,提供了一定拉动力。灯具出口中,不同品类间分化明显,部分细分领域依然保持增长,成为当前外贸不确定性下的稳定器。其中,LED装饰照明产品表现亮眼,如仅使用LED的台灯、床头灯、落地灯等家居照明品类出口额增长18%,出口量增长34%。该类产品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对欧盟和中东市场的出口中。节日灯串类产品同样呈现出口额和出口量双增长的态势分别为29%和26%,受益于海外节庆采购周期恢复,在美国、墨西哥、荷兰等市场增长明显。光伏类户外照明产品继续放量增长,成为灯具产品中少有的“结构性增长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光伏照明类灯具出口量同比增长约25%,在多个非洲、拉美及东南亚国家市场需求持续走高。该类产品的增长反映出海外对低碳、离网照明方案的现实需求,也为我国照明企业拓展新能源结合型产品提供了示范。此外,中国照协在上半年对广东调研时了解到,部分企业已通过智慧照明等“高附加值”产品布局,逐步走出同质化红海;在渠道上,海外工程项目、跨境B2B订单恢复迹象明显,正在对冲欧美电商渠道回落的影响。
电光源产品:LED模块量额双增继续走高,传统电光源不改下行趋势
2025年上半年,电光源产品出口延续“量升价跌”的走势:出口总量约126亿只,同比增长6%,但出口额约28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LED电光源产品(LED灯泡、LED灯管、LED模块)出口量约74亿支,同比增长约37%,占普通照明用电光源出口量的90%,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仍是光源出口的绝对主力。在LED电光源产品中,LED模块表现尤为突出,成为带动整个光源出口量增长的关键引擎。2025年上半年,LED模块出口量约42亿个,同比增长高达77%,是所有照明细分产品中增速最快的品类。出口市场方面,对巴基斯坦、埃及、越南、印度、沙特等五国的出口量占总量59%。其中对巴基斯坦出口量接近9亿个,同比增长高达707%,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特点。但是,LED模块的出口额约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增速远低于出口量,显示出激烈的价格竞争与海外市场“性价比导向”特征。部分南亚与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对LED模块的进口金额保持增长,但上半年对美出口额仅约0.3亿美元,同比下降25%。
在传统电光源方面,虽个别品类出现短期回弹,但整体呈下行趋势。传统电光源出口量约8亿只,同比增长13%,其中卤钨灯增长最快,出口约2亿只,同比增长111%。对柬埔寨、越南、美国、法国、巴西等五国的出口量占该品类总量的78%,其中出口至柬埔寨数量最多,达到0.7亿只,同比增长近10倍,达976%。但从出口额来看,白炽灯、荧光灯、卤钨灯、HID等传统电光源产品整体仍呈下降趋势,出口额约7亿美元,同比下降14%。这也表明,传统电光源的回弹更具“补库存”或“低端替代”性质,在“双碳”政策压力和LED普及背景下,难以扭转其长期萎缩趋势。
关键词三 目的地
新兴市场活跃拉动整体表现,美欧市场冷热不均。
2025年上半年,我国输北美市场出口额约58亿美元,同比下降14%。输欧洲市场出口额约65亿美元,同比增长2%。我国照明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约127亿美元,同比下降约2%。中国照明产品出口目的地结构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出口前十国家中,既有新兴市场强劲拉升,也有传统市场表现分化,整体呈现出“边缘市场向中心市场挺进”的趋势特征。
从市场规模来看,美国仍是中国照明产品最大出口目的地,但其市场地位已较高峰期有所下滑。2025年1-6月对美出口额为52亿美元,同比下降16%,在出口总额中的占比由去年的24%降至22%。一方面,美元利率高位运行导致终端消费承压;另一方面,美国本土加征关税、推动供应链本地化,对中国产品形成一定替代压力。今年4月,美国对华再次加征关税,国内照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呈现多维度变化,中国照协在对行业内部分骨干企业进行调研时了解到:在订单执行与发货层面,企业普遍面临订单调整压力。部分企业的在手订单被取消或暂停生产、发货,已完工订单滞留仓库,未完工订单交期延后;另有企业仅针对客户急需产品进行小批量发货,常规订单全面暂停。同时,订单转移成为显著趋势:部分订单被转移至泰国生产,未组装产品则转向越南生产,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加速推进东南亚生产基地的转移。在价格与关税承担方面,降价压力集中显现。多家企业遭遇客户降价要求,部分企业已在年初关税上涨至45%时降价2%。另有企业因降价诉求与客户陷入僵持;有部分产品进口美国后转销至零售商店,相关关税由客户全额承担,小批量急需产品的新增关税也多由客户承担。整体来看,关税加征对企业的生产布局、订单履约及成本博弈产生直接影响,东南亚转移生产成为多数企业应对冲击的主要选择,而部分企业暂未形成明确应对策略。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欧盟、东盟、非洲对我国照明出口大盘维持正贡献。对欧盟出口额约49亿美元,同比增长4%;占出口总额19%,较去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其中,德国是欧盟第一大市场,前6月出口额约12亿美元,同比增长9%,约占欧盟市场23%,较2024年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受益于欧盟对绿色照明、智能照明的政策导向,部分细分产品如LED智能控制系统、太阳能庭院灯等仍有稳中有升的表现,呈现出新的机会。对东盟出口额约4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占出口总额17%,较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对非洲出口额约1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占出口总额7%,较去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也正逐步从边缘消费者转向关键买家,为中国照明出口在欧美市场趋稳背景下提供了现实增长支点。
关键词四 价格
LED模块(HS编码:85395100)与光伏LED照明装置(HS编码:94054100)作为新增列的细分品类,呈现出鲜明的市场特征,具有代表性。从出口单价来看,这两类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反映出下游应用场景、采购需求和市场定位的多样性。
LED模块:出口单价差异巨大。
LED模块作为照明产品的核心部件之一,2025年上半年出口数量超过41亿个,出口金额约3亿美元,整体出口量大,但单价分布极度分化。从具体市场来看,日本是我国LED模块出口重点市场单价最高的国家,达6.99美元/个,虽出口量仅为129.9万个,但金额高达907.7万美元,显示出高端定制、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强需求。同时,荷兰(2.80美元/个)、加拿大(2.35美元/个)、美国(1.54美元/个)等国家的出口单价也处于高位,反映出发达国家市场对产品性能、稳定性和品牌的较高要求。
相对而言,出口数量排名靠前的巴基斯坦、印度、越南等市场则呈现“量大价低”特征。以巴基斯坦为例,其2025年上半年进口量达8.85亿个,占总量的五分之一,但出口金额仅337.6万美元,平均单价仅为0.0038美元/个。类似还有埃及(0.011美元/个)、印度(0.06美元/个)、越南(0.035美元/个)等。这类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偏低,利润空间有限。中间层市场如德国(0.96美元/个)、墨西哥(1.79美元/个)则显示出一定的产品升级潜力。若能加强本地化认证与定制化服务,有望向更高价值区间迈进。
光伏LED照明装置:高附加值订单趋于主流。
光伏LED照明装置作为融合新能源与照明功能的代表性产品,2025年上半年出口总量达3亿台,出口金额达8亿美元,显示出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和增长潜力。从单价分布看,出口差距同样明显。新加坡以24.69美元/台的平均单价居首,尽管出口量仅82万台,但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反映出其对智能化、集成化高端照明产品的需求。这类产品多应用于智慧城市、景观照明、应急储能等高附加值场景。其次,泰国(10.90美元/台)、沙特阿拉伯(6.40美元/台)、墨西哥(6.31美元/台)、越南(5.06美元/台)等国家均显示出较高的单价水平。这些市场正在从传统照明向“光伏+照明+控制”系统转型,采购趋向中高端。美国作为最大出口国,2025年上半年进口5317万台,金额达1.78亿美元,单价为3.35美元/台,体现出“量价齐升”的特征。加拿大、德国、荷兰、日本等国也表现出类似的中高端特征,对产品性能、品牌与认证体系均提出较高要求。相对而言,虽然出口到印度的数量最大(超5100万台),但平均单价仅0.11美元/台,仍处于低附加值阶段。类似的还有巴基斯坦(1.46美元/台)等国,主要需求集中在应急灯、简易庭院灯等低成本产品。
从整体出口结构来看,中国LED模块与光伏照明产品已实现对全球主要市场的广泛覆盖。但价格分层现象显著,“重数量、轻价值”的问题仍未根本缓解。部分低价市场长期依赖大宗订单,虽能保持出口规模,但压缩企业利润,影响品牌发展。而高价市场虽量小,但增长快、粘性强,值得重点投入。同时,随着全球“双碳”目标推进,光伏照明与LED模组的系统集成能力、智能控制能力将成为新一轮竞争核心。推动出口从“数量导向”走向“价值导向”,是中国照明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五 质量
出口产品质量问题仍需关注,灯串类产品为通报重灾区。
2025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照明产品在部分境外市场仍存在较多质量通报和召回案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发生的约80起涉及我国出口照明产品的境外通报事件主要发生欧洲、美洲及加拿大等市场。其中,灯串类产品通报数量远高于其他品类,占比超过七成,成为质量问题高发领域。
从通报内容来看,产品被召回的主要原因集中在电气安全隐患与结构设计缺陷。其中,导线横截面不足、绝缘不良、缆索固定不到位等问题最为突出,极易导致带电部件暴露、产品过热等风险,存在较大触电、火灾乃至烧伤隐患。如意大利、立陶宛、西班牙等国多次针对灯串类产品发出强制通报,普遍指出其导体横截面不足,可能导致过热和火灾,严重者被禁止销售甚至拒绝进口。除电气安全问题外,部分产品还因不符合环保法规而被通报,主要涉及焊料中铅含量超标、塑料部件中邻苯二甲酸酯(DEHP)或短链氯化石蜡含量过高,违反欧盟RoHS或REACH等相关指令。这类通报多见于瑞典、德国等市场,环保合规性已成为影响照明产品出口的重要门槛。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新型应用产品如LED灯条、庭院灯、便携灯、睡眠灯等,在北美市场也因结构设计不当、电池管理失效、儿童误吞风险等问题遭遇召回或禁售,该市场对产品使用场景和人身安全要求日益严苛。总体来看,我国照明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合规风险始终存在,以灯串为代表的中低端产品质量问题集中暴露。出口企业应持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升产品安全性、耐用性与环保合规水平,切实降低境外通报风险,提升国际市场信誉。
综合当前外贸环境判断,2025年下半年我国照明行业出口预计将延续总体趋稳的发展态势。尽管外部需求尚未出现显著复苏,但美元指数回调、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有助于稳定出口价格与结汇收益,短期内对整体出口形成一定支撑。同时,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预期回落、消费信心改善,有利于拉动中低压消费品回补性采购,预计将对我国产品性价比较高的LED照明产品形成利好。
但是,下半年外贸形势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一方面,“买单出口”政策终结将对部分依赖代理模式的小微出口企业带来合规压力,短期内可能影响部分出口活跃度;另一方面,集装箱海运价格持续回落,反映出市场供需仍偏弱,说明终端需求尚未完全恢复。此外,个别新兴市场如土耳其等加强跨境电商商品审查,出口通道正从宽进转向严管,对依赖电商渠道出海的照明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复杂艰难的行业形势,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助力行业突破困境,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助力企业拓展外贸市场方面,协会充分整合资源,组织企业参加法兰克福照明展、俄罗斯照明展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海外知名展会活动。通过参与此类展会,企业能够精准把握国际市场的最新趋势和需求动态,拓展国际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在激活内贸市场发展潜力方面,上周结束的首届中国照明电器行业标准质量大会,探讨了以提升标准质量作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
今年四季度即将召开的中国照明产业大会,还将围绕照明行业“十五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进行重点部署。协会致力于搭建各类行业交流合作平台,与国内同行探讨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分享前沿技术与创新理念,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推动照明产品在国内外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注入行业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