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用高色温的灯会延迟睡眠吗?
点击次数:87751   更新时间:2025-07-21   【打印此页】   【关闭

来源:中国之光网

01.png

iLLab文献解读系列

解读:杨彤

Higuchi, S., Lin, Y., Qiu, J. et al. Is the use of high 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 light at night related to delay of sleep tim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cross-country study in Japan and China. J Physiol Anthropol 40, 7 (2021). https://doi.org/10.1186/s40101-021-00257-x

背景与目的

  • 光是昼夜节律重要的同步因子,夜间照明会抑制褪黑素(melatonin)的分泌,提高唤醒水平。

  • 光的非视觉效应受到光照强度、光谱组成和照射时长的影响。在光谱方面,蓝光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对昼夜节律的影响尤为显著,而富含蓝光的多色光常被称为高色温光。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夜间在家中使用高色温照明是否与大学生睡眠时间延迟有关,为探讨色温对睡眠的普遍性,研究纳入了生活环境不同的中日大学生。

内容与方法

  • 地点选址在日本福冈市和中国上海市,纬度相近,日出日落时间相差约20min;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对470名日本和397名中国大学生进行调研,收集被试的习惯睡眠时间及家庭照明类型(光源类别是低CCT还是高CCT)。

  • 在每个国家各选取 60 名学生,佩戴便携式光照传感器记录24h光环境水平,为期约两周,计算每小时平均光照强度。

  • 收集的睡眠习惯参数包括:就寝时间、入睡潜伏期(Sleep latency)、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睡眠中点(Midpoint of sleep)、睡眠时长、社交时差(Social jet lag,指自由日与上学日的睡眠中点之差的绝对值)。

02.jpg

结果与讨论

  • 研究发现夜间使用高色温照明与日本学生睡眠时间延迟之间存在关联,补充验证前人研究中蓝光对昼夜节律的延迟影响;但在中国学生中未发现明显相关,这可能与中国学生环境照度水平、住宿的生活方式等有关。

  • 研究未发现照度水平与睡眠习惯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可能由于现实环境下多种因素影响。

  • 夜间光照对睡眠时间和昼夜节律的作用可能受到各国不同的生活方式影响,独居相对住宿可能更易形成晚睡模式。



03.png

04.png

结论与意义

  • 研究验证了高色温的照明与日本大学生睡眠延迟有关,建议夜间使用低色温照明,预防其对睡眠延迟的作用。

  • 研究未得到色温对睡眠影响的普遍性,在后续研究需要考虑不同的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和光照敏感性差异等影响。

启发与批判

  • SH:研究选择了实际环境,可变因素多,在数据方面的处理很难,这也是做实地实验的常见问题。

  • LBY:文章中提到的中国学生与日本学生的睡眠情况对比,作者是基于什么时间做出的统计与判断,是各组所在的当地时间还是时区时间?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许会对分析结论有所影响。

  • YB:中日两个sample的数据除了都是亚洲大学生之外,其他包括年龄、性别、宿舍/居家、学校、专业、色温等都不具备match的条件,几乎是两个独立样本,因此标题里所谓cross-country名至了但实不归。

  • YB:论文里没有交代戴手环的人怎么选出来的?跟整体sample之间的代表关系?光照水平测量的时间段和整体睡眠数据的得出之间,有没有时差?这60个人的全套数据可以单独拎出来分析,应该挺有意思。

  • YB:目前色温用daylight和warm二选一,方法上有点儿糙。色温的区别只是一个中间变量,可能受生活方式差等诸多因素影响,即使跟睡眠行为发现有某种相关性,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如果按统计数据陈列出来,真实的均值差可能也只有几百K。宿舍可能统一装高色温,而家里选择暖色多,也可能是选择晚睡的人更喜欢明亮的高色温白光等等。

以上文章来源于iLLab光因实验室,作者杨彤

Copyright © 2017 江苏省照明学会 版权所有 网络实名:江苏省照明学会 苏ICP备13056405号-2 技术支持:南京雨泽网络 查看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