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智研咨询
LED芯片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也称为LED发光芯片,是LED灯的核心组件,也就是指的P-N结。其主要功能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芯片的主要材料为单晶硅。按照用途的不同,LED芯片可分为大功率LED芯片和小功率LED芯片;按照颜色的不同,可分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LED芯片;按照形状的不同,可分为方形LED芯片和圆形LED芯片。
LED芯片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涵盖了MOCVD设备供应商、衬底材料制造商、MO源供应商以及特种气体提供商等,这些环节共同为中游的LED外延片及芯片制造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原料和技术支持。产业链中游企业则专注于LED外延片的生长和芯片制造,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产业链下游则主要包括LED芯片封装厂商以及终端应用市场,这些环节将中游企业生产的芯片进行封装加工,并应用于通用照明、汽车照明、植物照明、显示面板、Mini/MicroLED、紫外LED等领域。
产业现状
LED行业作为典型轻工业分支,受益全球化分工,产业培育充分,得益于成本及规模优势,全球LED芯片行业重心不断向中国迁移,经过十余年高速增长,目前国内LED芯片产能已稳居全球第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LED芯片总产能已达1748万片/月。从数据变化走势看,2017年以来,我国LED芯片总产能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态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LED芯片低端产能逐渐被淘汰,高端产品逐渐替代,目前我国LED芯片产能已开始恢复增长趋势,2024年全国LED芯片产能将有望突破至2000万片/月。
据统计,2020年我国LED芯片市场规模已达到168亿元,且近三年来,受益于终端下游照明出口需求日益增长,叠加国内消费市场加速回暖,灯光照明整体行业市场开始逐步回暖,国内LED芯片应用需求得以不断增长,2023年全国LED芯片市场规模已进一步增长至197亿元,2024年有望突破至200亿元。
竞争格局
从LED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来看,随着行业周期的变化,全球LED芯片产能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我国逐渐成为LED芯片生产的核心市场。与此同时,在芯片企业持续扩产的背景下,国内本土中小企业的逐步退出令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国内龙头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整体来看,近年来,随着落后产能淘汰、高端LED应用的技术壁垒提升,以及龙头企业规模优势显现,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兆驰股份等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进一步稳固。从产能布局数据看,目前,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兆驰股份三家企业分别占据我国LED芯片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31.7%、14.3%、12.4%,合计近60%;其次为乾照光电、蔚蓝锂芯、聚灿光电,所占比例分别为11%、10%、7%。
发展趋势
1、政策利好产业发展,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LED芯片行业的发展,推动技术环境和产业进一步提升。在中国,政府加大了对LED芯片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同时,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和高端LED应用技术壁垒的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优势逐渐显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这种整合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LED芯片技术研发迭代速度不断提升
LED芯片技术正经历一系列创新突破,尤其在效率、成本、色彩精准度以及智能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新材料和制造工艺的突破,LED芯片不仅在能源效率和使用寿命方面得到了提升,还在色彩表现和智能集成度上实现了新的飞跃。新一代高亮度、高效率的LED芯片能够在更低功耗下提供更强的光输出,并延长使用寿命。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LED芯片的竞争力,还推动了LED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如照明、显示、汽车、智能设备等。
3、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LED芯片的绿色设计和低能耗特性使其成为替代传统照明技术(如白炽灯和荧光灯)的重要选择。此外,MiniLED和MicroLED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LED芯片在高端显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电视、显示器、智能手机以及汽车显示屏等。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LED芯片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成为多个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